网站地图
建材论坛
收藏本站
会员助手

中国古籍大全 | 经文库 | 史记库 | 子集库 | 文学集 | 全唐诗 | 专题库 |

您的位置首页-> 中国古籍大全-> 中国古籍 .................中国绿色家居会员标志


 位置:中国古籍大全 - 子库·儒家
荀子
 作者:荀子
字体大小:
  《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荀况本为孙氏,故此书又称《孙卿对书》或《孙卿子》。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前两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是《荀子》一书的主体。

  《荀子》的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主张人性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他与孟子一样,也肯定人人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善成圣,只是成善成圣的途径与孟子所说的不同。他不是强调尽心知性,而强调学习、积累和“注错习俗”,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来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荀子认为“能群”是人类区别于禽兽并能胜过和役使禽兽的基本条件,而“分”则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基本法则。为了消除人们由于欲利而引起的争夺,必须明确规定人们在经济上、政治上贫富贵贱的等级区分。这就是礼义的起源和实质。在此基础上他在政治上提出了隆礼重法说。在君民关系上荀子一方面尊君、隆君,一方面重视民本,提出君民舟水说。在天人关系方面,荀子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有它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治乱兴废,在人而不在天;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方面,荀子特别提出“解蔽”,认为认识的片面性是人们的通病。他提出“虚壹而静”的解蔽方法,主张认识事物要虚心、专心、静心,以达到主观上的大清明境界。荀子又构成了以正名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他揭示了名反映实的本质,制定了关于名的划分和推演的理论,阐述了制名的原则,又揭示了命题的本质,特别是在直言判断的定义上超越了的人。

  荀子以儒学为本,对诸子百家之说进行了激烈批评,其论虽不无偏颇,但足可称为先秦时期继孔子、盂子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荀子》一书唐杨倞曾为之作注。较好的注本有王先谦的《荀子集释》,收入中华书局版的《诸子集成》。较为浅近的注本有梁启雄《荀子简释》,还有《荀子新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其中《天论》、《性恶》、《解蔽》、《劝学》诸篇可细读。
 目录:
·劝学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不苟篇第三 ·荣辱篇第四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仲尼篇第七 ·儒效篇第八
·王制篇第九 ·富国篇第十
·王霸篇第十一 ·君道篇第十二
·臣道篇第十三 ·致士篇第十四
·议兵篇第十五 ·强国篇第十六
·天论篇第十七 ·正论篇第十八
·礼论篇第十九 ·乐论篇第二十
·解蔽篇第二十一 ·正名篇第二十二
·性恶篇第二十三 ·君子篇第二十四
·成相篇第二十五 ·赋篇第二十六
·大略篇第二十七 ·宥坐篇第二十八
·子道篇第二十九 ·法行篇第三十
·哀公篇第三十一 ·尧问篇第三十二
,


关于我们·合作伙伴·资源中心·友情链接·刊登广告·网站动态·常见问题·十环标志·站点地图·会员助手·酷站登陆
十环网声明:中国古籍大全栏目纯属个人爱好,资料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未标注来源和作者,请作者同我们联系我们将按作者的要求删除或者标注.


www.10huan.com www.10huan.com www.65jc.com www.65jc.com

客户服务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