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 招标 | 采购 | 新闻 | 价格 | 产品 | 名录 | 黄页 | 知识 | 标准 | 报告 | 知识 | 古籍 | 图库 | 视频 | 排行榜 | 展会 | 资料 | 工具 | 十环 | 绿色建材 | 投稿

知识 标准 价格 招标 资讯 社区 图库 黄页 供求 产品 古籍 报告 证书

中国古籍大全 | 经文库 | 史记库 | 子集库 | 文学集 | 全唐诗 | 专题库 |

您的位置首页-> 中国古籍大全-> 中国古籍 .................绿色环保联盟

 位置:中国古籍大全 -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 返回上页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 原附士女目錄一卷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作者:常璩撰(晋) 任乃强校注
字体大小:
  益梁寧三州先漢以來士女目錄(吳本無末二字。何、王、石本作《序志》。在前。)

  常道將集

  (張、吳本無此行。何、王、石本為《序志》之次行。作「晉常璩著」。)

  一

  高尚,逸民「嚴」〔莊〕劉、李本作莊,他各本作嚴。遵,字君平。元豐本字與縣貫間空格,皆大字。下同。(成都人也。)元豐本末四字單行小字。錢、劉、李本同。張、吳、何、王、廖、石本作雙行小字。茲進為大字,並加圓括弧以示區別。下同。張、吳、何、李、王、浙、石本無也字。

  高尚,逸民林閭,字公《函海》注云:「翁字之誤。」孺。(臨邛廖本作邛,他本作邛。人。楊《函海》、王、石本作揚,他各本作楊。雄師之。見《方言》。)

  德行,治中從事李弘,字仲元。(成都人也。)張、劉、吳、何、李、王本無也字。元豐、錢、《函》、廖本有。此下各也字同。

  德行,給事黃門侍郎楊《函》、王、石本作揚。下同。雄,字子雲。(成都人也。)雄《自序》云「郫人」。

  「文學」,二字,各舊本有,然當衍。神童楊烏。(雄子也。七歲預父《玄》文,九歲卒。)雄字以下,錢本寫作單行小字。

  文學,吳、何、王、石本無此二字,下二目同。侍中元豐本作郎,他各本作中。揚元豐與《函海》本作楊。州刺史張寬,字叔文。(成都人。始受文翁遣,東受《七經》,還以教授者。)

  文學,中郎將司馬相如,字長卿。(成都人也。)

  文學,諫議大夫王褒,字子淵。(資中人也。)資中屬犍為郡,常氏此與《先賢讚》並列入蜀郡。舊刻各本無異。蓋宣元時資中尚未劃入犍為,故褒為蜀郡人也。

  〔文學,〕舊各本脫品題二字。承上,當有文學二字,說在注釋。尚書郎楊「壯」〔莊。〕李本依《漢書》改作莊。(成都人也。見楊子《方言》。)

  美秀,中郎將何霸,錢寫作霸。字翁君。(郫人也。)

  執正,舊各本作政,廖本改作正。下同。大「中」舊各本有中字。茲依《漢書》本傳刪。司空,汜鄉侯何武,字君公。(霸弟。以忠正為三公。王莽欲篡位,憚而殺之。)

  □□,原脫品題,當是政事二字。潁川太守何顯。(武弟也。兄弟五人,皆在《漢書》。《漢書》云:「武兄弟五人皆為郡吏。郡縣敬憚之。」二人失名。武子況嗣武侯。王莽時廢。)張、吳、何、王、石本,於上二十一字注文外,又有「在《武傳》中」四字,他各本無。蓋張佳胤加注也。

  □□,原脫品題。《史》、《漢》入《佞幸傳》。黃門侍郎當作上大夫。說在注釋。鄧通。(蜀人,當作南安人。孝文時為侍郎,《函海》作侍中。甚有寵。)張、吳、何、王、石本於原注十二字外,更有「無傳」二字。

  □□,原脫品題當補「貨殖」二字。卓王孫。(臨邛人。見「食」《貨「志」〔殖傳〕》。《常志》原誤。舊刻各本同。《史》、《漢》並在《貨殖傳》。茲改。姑仍舊列於執正目下。)張、吳、何、王、石本更有「無傳」字。

  政事,左衛護軍陳立,字少遷。(臨邛人。《函海》本有也字,他本無。歷元豐本無歷字。柯各本作字不同,已前注。巴郡、天水三郡太守,治為天下最。)

  節士,太劉、李本誤作人。中大夫章明,字公孺。(「新」繁人也。)元豐、錢、廖本有新字,當衍。他各本無。漢晉《地志》無新繁,只繁縣。

  節士,吳、何、王、石本無此二字尚書郎侯剛,元豐、錢、劉、李、《函》本作岡。字直廖本作直,他各本作宣。茲依廖本。孟。(「新」繁人也。)顧觀光校勘記云:「俗本刪首二字。直誤宣。」今按:吳、何、王、石本凡品題字同上目文者皆刪省。宋明本俱作宣孟。

  節士,尚書郎王嘉,字公卿。(江原人也。)

  節士,美陽令王皓,字子離。(江原人也。)

  右十九人張、吳、何、王、浙、石本作二十人。但仍只十九目。在前漢。

  (其侍郎田儀、楊「德」〔得〕元豐、錢、《函》、廖本作德。他各本及《蜀志總序》與《史》、《漢》之《司馬相如傳》皆作得。意,無善事在中也。)

  知士,知讀如智。博士羅衍,字伯紀。(成都人也。)

  德政,益州太守王阜,字世公。(成都人也。)

  □□,當承上為德政二字。長沙太守任循,字伯度。(成都人也。少失父。後為長沙,父流離遠屈長沙,為郡五官。父母識知。是事在精通也。)張、吳、何、王、石本更有「無傳」二字。

  公亮,大司農、司隸校尉任昉,字文始。(循子也。)

  □□,當承上有公亮字。徐州刺史任愷,字文悌。(昉弟也。)張、吳、何、王、石本更有「無傳」。

  文學,校書郎楊終,字子山。(成都人也。)元豐本無此目。錢、劉、李本同。張、吳、何、《函》、王、浙、石本有此目,列張霸後。張本有文學字。他本無。茲依廖本。

  文學,侍中、「漢」五更張霸,字伯饒。謚曰文父。(成都人也。)

  □□,聘士張楷,字公超。(文父子也。)張、吳、何、王、石本作「文公子,無傳」五字。雙行小字。下四目亦有「無傳」二字。不更注。

  □□,聘士張光超,舊刻各本皆此三字名。蓋失其名,用其字。(公超弟也。)

  □□,尚書張陵,字處沖。(公超子也。自陵之後,世有大官。)

  義士,趙定。(成都人。以延仁赴義、濟窮恤乏為業。)

  保貴,太尉、司徒、司空、特進、廚亭文侯趙戒,字志伯。(定子。)各本皆無也字。

  文學,國師、太常、〔襲廚亭侯〕依《後漢書》本傳補。趙典,字仲經。(戒第二子也。)

  忠亮,太尉、司徒、郫「惠」〔忠〕侯《先賢志》與《後漢書》本作「忠侯」。趙謙,字彥信。(戒孫也。其子孫襲廚元豐及張、吳、何、王、浙、石本作爵。亭侯,不顯。)

  道德,司徒、司空、〔江南亭侯〕依《先賢志》及《後漢書》本傳補。趙溫,字子柔。(謙弟。自是後,世有二千石。)

  義烈,侍中、長水校尉常洽,字茂尼。(江原元豐本作源。人也。見《趙溫傳》。)

  道德,侍御史常翊,字孟元。(江原元豐本作源。人。在趙太尉公《耆舊傳》。)

  述作,謁者僕射何英,字叔俊。(郫人也。作《漢德春秋》。)

  經治,犍為屬國何汶,字景由。張、吳、何、王、浙、石本由作田。(英孫也。)

  高士,楊由,字哀侯。(成都人也。見《後漢‧方術傳》。)

  篤愛,高士侯祈,張、吳、何、王、浙、石本作祚,顧槐三校云:「當作祈。」字升伯。(繁人。各本此目不作新繁。文父楊序劉、李本作厚。弟子。)張、吳、何、王、石本更有「無傳」二字。

  篤愛,吳、何、王、石本無此二字。博士楊班,元豐、錢、劉、李、《函》本作。張、吳、何、王、廖、石本作班。《函海》注云:「惠校改班。」字仲桓。(成都人也。廖本有也字。他各本無。何萇弟子。)

  〔篤愛,〕原脫品題,當是承上省。茲補。公府辟士羅衡,字仲伯。(郫人。亦萇弟子也。)張、吳、何、王、石本有「無傳」二字。

  至孝,孝廉禽堅,字孟由。(成都人也。)

  推賢,美陽令柳宗,字伯騫。(成都人也。)

  求次方。王仲曾。張叔遼。殷知孫。此四人,元豐本與錢本相互間空一格,共一行。張、劉、李、《函》本亦為一行,相互間空二格。廖同他各本各頂格為一目(石印本《目錄》一律空一格連寫)。(並蜀人,伯鶱所拔,皆至錢、劉、李、《函》、張、吳、何、王、浙、石各本皆作致。茲依廖本。郡守,失其官名。)

  匡正,治中從事張充,字伯春。(江原人也。)

  匡正,司空辟士李●,張、吳、何、王、浙、石本作幾。古今字。字孟元。(江原人也。)

  猛略,部從事楊竦,字子恭。(成都人也。子統,為二千石,失其官。)今考得其為蜀郡西部都尉,有殘碑在蘆山縣。

  守憲,〔治中從事〕依蜀郡士女讚注文補。陳湛,字子伯。(成都人也。)

  節士,仲「●」〔昱〕廖本誤,據劉本等改。(成都人也。)

  高士,王廣。(皓子也。父為公孫述所聘,自刎。廣逃匿。述破後,郡及州命、察舉,皆不往。曰:「吾不能復元豐本作報。仇,元豐與廖本作仇,錢、劉、李、《函》本作辨。張、吳、何、王、浙、石本作讎。敢元豐本作取。當世榮利元豐、錢、劉、李、《函》、廖本作利。張、吳、何、王、浙、石本作科。顧觀光云:「俗本利誤科。」也〔耶?」〕劉、李本作耶,他各本作也。於此,也字亦當讀如耶。張、吳、何、王、石本又有「無傳」字。

  仁義,志士任末,字叔本。(繁人也。)

  烈士,嚴道主簿李磬,字文寺。(嚴道人也。)考磬死時,嚴道已屬漢嘉郡。《常志》舊撰讚注已誤入蜀郡。此目當移。

  義烈,郡功曹史朱普,字伯禽。(廣都人也。)

  〔德惠,〕原脫品題,茲依《蜀志》文補。巴郡太守朱辰,字元燕。(廣都人也。)張、吳、何、王、石本有「無傳」字。

  述作,漢中太守鄭廑,字伯邑。(臨邛人也。作《耆舊傳》。)張、吳、何、王、石本有「無傳」字。

  右四十當作三十六。說在注釋。人,「馳名」元豐、錢、張、劉、李、《函》、廖本作馳名。吳、何、王、浙、石本改作一在字。蓋屠龍所改。〔在〕後漢。(尚書郎張俊,失其行事,不載。學士吳、何、王、浙、石本脫士字。張寧,見《朱倉傳》。)以上十九字,為常氏原書自注文。元豐以來各刻本,皆以《目錄》中自注文作小字,雙行,或單行。與元豐本所錄舊校語及張佳胤加注語連綴不分。茲已進常氏原注為大字,削張氏加注語入校註內。其元豐刻前之舊校文仍全保存,惟冠以「舊校云」三字為區別。舊校云:「朱倉字雲卿,見下目。什邡人,傳未詳。」元豐本脫原校見字下《朱倉傳》三字。明、清刻、寫本並有。浙本已刻,又依元豐本剷三字,連「見」字於「朱倉字雲卿」,混於舊校。廖本加「舊校云」三字。省舊校文首一「朱」字。

  □□,原脫品題。疑是「術藝」二字。大鴻臚何宗,字彥英。(郫人也。)

  □□,雙柏長何雙,字漢偶。(宗子。)舊校云:「雙柏乃建寧郡屬縣也。」張、吳、何、王、石本更有「無傳」二字。

  穎逸,廣漢、犍為太守何祗,字君肅。(郫人也。)

  忠懃,輔漢將軍張裔,字君嗣。(成都人也。)

  玄寂,太常杜瓊,字伯瑜。(成都人也。)

  □□,原脫品題字。侍中常竺,字代文。(〔江原人〕依《常騫傳》補。在《耆舊傳》。)張、吳、何、王、石本有「本志無傳」四字。

  □□,南安將軍張表,字伯達。(成都人也。伯父肅,當有「字君矯」三字。廣漢太守。父松元豐以來各本作兄松。顧廣圻校稿云:「裴松之《馬忠傳》注引《華陽國志》云:「表,張松子。」然則兄當作父。」廖本依以逕改作「父松」。字子喬,州牧劉璋別駕從事。)張、吳、何、王、石本更有「無傳」二字。

  □□,永昌太守王伉。(成都人。見《蜀書》。)張、吳、何、王、石本更有「無傳」二字。

  右八人,在劉氏世。

  五更張霸夫人司馬敬司。(成都人也。)

  公乘會婦張氏。(廣都人也。)

  犍為楊鳳珪妻陳助〔陳。〕依《蜀郡士女讚注》補。(臨邛人也。)

  廣漢便敬賓婦常元常。(江原人,廣都令常良女也。)張、吳、何、王、浙、石本無也字。《函海》有小注云:「李本無此行,惠校補之,而云落一人。」

  殷氏婦常靡常。(江原人,常仲山元豐本作「常常侍」。他各本皆作仲山,蓋李依讚注改正也。女也。)張、吳、何、王、浙、石本無也字。下同。

  趙侯夫人常紀常。(江原人,常常侍女。)此目各本皆無也字。足知各注語中也字乃後人所增。

  景奇妻羅貢〔羅。〕依《讚注》補羅字。(郫人羅倩女也。)

  趙憲妻何玹〔何。〕依《讚注》補。(郫人也。)

  朱叔賢李本脫賢字。妻張昭儀。(繁人也。)

  廣柔長姚超二女姚妣、饒。(郫人也。)

  廣漢王遵妻張叔紀。(霸女孫也。)

  右十一人十一目,十二人也。列女。劉、李、廖本作列女。他各本並作烈女。

  右蜀郡士女七十四人。(六十三人士,十一人女。)末九字,舊刻皆作雙行小字。茲進為大字。後各郡同。

  二

  明略,渡元豐、錢、張、劉、李、《函》、廖本作渡。吳、何、王、浙、石本作漢。沔侯范目。(閬中人也。)張、吳、何、王、石本更有「以下士女,雖間見《巴志》中,然俱無傳」十四字小注。元豐、錢、劉、李、《函》、廖本無。浙本原有,復剜去。蓋張佳胤所加。張佳胤據元豐本。於此小注,可知元豐本已無《巴郡士女讚注》矣。

  「文學」此二字,疑是傳鈔者衍。洛下閎以天算治曆見稱,非究經藝文章者。聘士二字當為品題。聘士,洛下閎,舊刻各本作宏。《函海》注云:「巴志作閎」。廖本改作閎。字長公。(閬中人也。)

  玄宋明各本作玄。清避改元。下同。始,侍御史任文孫。(閬中人也。)

  文學,司空掾任文公。(文孫「弟」〔子〕依《後漢書》改。也。)

  先生,胥宋、明舊刻皆作。廖本作胥。古今字。君安。(見《春秋〔穀梁〕依《先賢志》文補。顧廣圻校稿亦批「榖梁」二字。傳》首。)

  □□,原脫品題。下例同。京兆尹徐誦,字子產。(閬中人也。)

  忠正,侍中譙隆,字伯司。(閬中人也。)

  高清,太中大夫譙(玄),字君黃。(閬中人也。)

  潔白,尚書郎譙「英」〔瑛。〕各舊本皆作瑛。廖本獨作英。(玄子也。以《易》授孝明帝。)

  □□,公車令趙珜,字孫明。(閬中人也。)

  □□,公府掾趙毅,字仲都。(珜子也。)

  □□,公車令張、吳、何、王、石本無令字。浙本擠補。臧太伯。元豐本作白。(宕渠人「也」。見《珜傳》。)

  俊元豐、張、劉、李、廖本作俊。他各本作雋。才,涼州刺史趙宏,宋明本亦作宏。字溫柔。(閬中人也。)

  右十三人,前漢。吳、何、王、浙、石本作「在前漢」。他本無在字。

  政事,揚元豐、《函海》本作楊。廖及他各本作揚。州刺史嚴劉、李本作莊。遵,字王元豐與浙本作正。下同。思。(閬中人也。)

  □□,徐州「牧」〔刺史〕依《巴志》改。嚴羽,字子翼。(王思子也。)

  □□,長安令王偉卿。(王思友,見《王思傳》。)此目各本皆無也字。

  政事,大司農玄賀,字文和。(宕渠人也。)

  將略,大鴻臚龐雄,字宣孟。(宕渠人也。)

  政事,幽州刺史馮煥。(宕渠人也。)

  明略,使持節、車騎將軍馮緄,字鴻卿。(煥子。)元豐、劉、李、《函》本此下有「宕渠人也」四字。張、吳、何、王、浙、石本同,但無也字。錢寫本與廖本無。承上目當刪此諸字。

  □□,降虜都《後漢書》作校。尉馮「元」〔允,〕各本作元。《後漢書》作允。按其字,當作允。字公信。(緄弟。)

  □□,尚書郎馮遵,字文衡。(「元」〔允〕子。)

  政事,司隸校尉陳禪,字紀山。(安漢人也。)

  □□,漢中太守陳澄。(禪子。)《函海》注云:「李本,子誤字字。」

  □□,別駕從事陳實,《後漢書‧陳禪傳》作「曾孫寶」。字盛先。(澄孫也。與王文表為友。)劉本此注,澄誤登,「王文表」脫文字。

  思防,治中從事依《後漢書》當作北宮衛士令。楊仁,字文義。(閬中人也。)

  志士,荊州刺史龔調,字叔侯。(安漢人也。)

  忠貞,魏郡太守趙晏,字平仲。(安漢人也。)

  籌畫,益州太守李顒,字德卬。(墊江人也。〔見〕按下目例當補。《漢書》及《巴《函海》本此下有志字。他本無。耆舊傳》。)張、吳、何、王、浙、石本,傳字作也。

  □□,汝南太守謁煥,字闕。元豐及廖本「字闕」二字作大字。錢、張、劉、李、《函》本「闕」作小字,連注文。吳、何、王、浙、石本無此二字。下同。(江州人也。吳、何、王、浙、石本作「墊江人」,當誤。見《汝南記》。)舊各本作紀。廖本獨作記。

  □□,度遼將軍、桂陽太守然《函海》注云:「《巴志》作李。」溫,字闕。(江州人。見《巴耆舊傳》。)

  美化,越巂太守張翕,字叔陽。(安漢人也。)

  □□,越巂太守張璊。(翕子也。太守王堂察舉孝廉。)錢、《函》本王字作三。《函海》並注云:「劉、吳、何、李本三字作王。」

  至孝,上蔡令趙邵,字泰伯。(閬中人也。)

  孝子,嚴永。元豐本此下空三格接寫「名儒陳髦」,依次下同。錢寫本空二格,張本空二格。他各本提行。依次下同。

  名儒,陳髦。

  隱士,黃錯。(右三人,巴元豐本作邑。錢寫作巳。郡太守王堂所進,失其官位。見《堂傳》。)張、劉、李本此注另行大字。他各本小字雙行。

  □□,巴郡太守龔楊,張、吳、何、王、浙、石本作陽。字闕。(墊江人。)此下八人各本俱無也字。

  □□,茂才孟彪。(江州人。右並王文表薦。)元豐與廖本薦字上無所字。他各本有。此目當移在黎景下,王澹前。其注文「右並王文表薦」六字,當移在王澹目。舊鈔者訛亂也。說在注釋。

  □□,日南太守黎景,字闕。(墊江人。)此目當在孟彪前。

  □□,茂才王澹。(閬中人也。〔右並王文表薦〕,見《文表傳》。)各本文表上無王字。當為上文有「王文表」之證。

  文學,「掾」〔荊州刺史〕龔策。《函海》注云:「《巴志》作榮。」(墊江人。)

  □□,桂陽太守李溫。(宕渠人。)

  □□,戶曹掾趙芬。(宕渠人。)

  □□,上庸《函海》注云:「《巴志》作谷。」太守陳宏。元豐與廖及他清代刻本俱作宏,不加諱號。錢、張、劉、吳本作弘。(安漢人。見《巴紀》。)何、王、石三本作《巴志》。

  忠義,宕渠主簿曲庾。(宕渠人也。)

  忠義,吳、何、王、石本無此二字。浙本擠補。宕渠主簿馮湛。(宕渠人也。)

  烈士,郝伯都。(閬中人也。)

  右三十「九」〔五〕元豐、錢、劉、李、廖本作九。他各本作五。《函海》注云:「元作九。」人〔在〕吳、何本有在字。元豐、錢、張、劉、李、《函》、廖本無。浙本原有,又剜空。後漢。(司隸校尉程烏等,失其事,不錄。)十二字各本雙行小字。

  義烈,江陽太守程畿,字季默。(閬中人也。)

  □□,程祁,字公〔弘〕。(畿子也。)

  □□,楊汰,字季儒。(巴郡人。)舊各本此文小字,下空格連韓儼。同樣又連黎韜,三人一行。廖本皆提行。

  □□,韓儼。(巴西人。)

  □□,黎韜。(巴西人。三人見《楊文然傳》。)

  壯烈,將軍嚴顏。(臨江人。元豐、錢、劉、李、《函》本有也字。廖及他本無。見《張飛傳》。)

  玄貞,元豐、廖、浙三本作貞。他各本作●或真。徵士周舒,字叔布。(閬中人也。)

  文學,儒林校尉周群,字仲直。(舒子也。)

  □□,博士周巨。(群子也。)

  雅重,車騎將軍、育陽景侯黃權,字公衡。(閬中人。在魏。儀同三司。)顧廣圻校稿云:「按,車騎將軍、育陽景侯,此入魏事。」

  □□,尚書郎黃崇。(權子也。)

  勇壯,折衝將軍、西陵太守甘寧,字興霸。(臨江人。仕吳。)

  政事,鎮南大將軍、元豐本無軍字。彭鄉亭侯元豐本無亭字。馬忠,字德信。(閬中人也。)

  將略,鎮北大將軍、字漢侯王平,字子均。(宕渠人。)

  果壯,左將軍、宕渠侯勾扶,舊各本作句扶,廖本作勾。字孝興(漢昌人「也」。見《王平傳》。)元豐本無王字。

  將略,盪寇將軍、關內侯張嶷,字伯岐。(南充國人也。)

  □□,尚書僕射姚,字子緒。(閬中人。見《楊「義」〔羲〕劉、李、《函》本作儀。他各本作義。俱訛,當作羲。傳》,《諸葛亮廖本有亮字。他各本無。故事》也。)後九字,元豐本無。他各本並有。蓋李所加。顧廣圻校稿云:「見陳壽《輔臣贊注》。在馬勳馬參下。延熙五年卒,在所贊之後。」

  □□,別駕從事馬勳,字盛衡。(閬中人。見《季漢輔臣「傳」〔贊〕》。)元豐與錢寫本輔字作軸。何、王、浙、石本脫季字。又末字,各本皆作傳。當作贊。茲改。

  □□,尚書馬參,《三國志》作齊。字承伯。(閬中人。見《蜀書》。)各本注文同作「見《蜀書》」。顧廣圻校稿批云「《輔臣贊》」。

  □□,越巂太守龔祿,字德緒。(安漢人。父諶,犍為太守,見《巴紀》。)

  □□,鎮軍將軍龔皦,字德光。(祿弟也。)顧廣圻校稿眉批云:「今《輔臣贊注》作衡者非。當依此訂。」謂皦字是也。

  □□,徵士譙,字榮始。(西充國人也。周父。)

  淵通,散騎常侍、城陽《蜀志》作陽城。亭侯譙周,字允南。(子。在元豐本無在字。劉氏光祿大夫。)

  右二十三人在劉氏三國之世。

  〔貞烈〕,馬妙祈吳、何、王、浙、石本作祁。妻義。(貞烈)。元豐、錢、劉、李、《函》、浙本側注「貞烈」二字。其下空四格或二格接下二人。張、廖二本「貞烈」二字比肩。各本皆每行列女二人。惟廖本人皆提行。茲按:「貞烈」為品題字,例在目首。當移。下二人同。

  〔貞烈〕,趙「雲」〔曼〕《巴志》作曼,《御覽》引《益部耆舊傳》作蔓。君妻華。(貞烈)。

  〔貞烈〕,王元憒妻姬。(貞烈。)(以廖本作以。他各本作已。上皆閬中人。)《益部耆舊傳》云:華西充國人。

  〔節烈〕,趙妻姬。(節烈)(宕渠人。)

  □□,當承上作節烈。下同。童女趙英。(女。)

  □□,趙萬妻娥。(宕渠人。)

  □□,耿秉妾行。(安漢人。)

  □□,鮮尼母姜。(安漢人。)

  右八人列女。劉、李、廖本作列女。他各本作烈女。

  右巴郡,凡士女七十「八」〔九〕元豐、錢、張、劉、李、《函》、廖本作八,吳、何、王、浙、石本作九。當作九。人。(七十〔一〕舊各本作七十,吳、何、王、浙、石本作七十一。人士。八人女。)

  三

  道德,三老楊統,字仲通。(新都人也。曾祖仲「績」〔續,〕元豐、錢、劉、李、《函》本作續。張、吳、何、王、廖、浙、石本作績。當作續,說在注釋。祁令。父春卿,為公孫述將。)

  □□,原無品題。光祿大夫楊博,字仲達。(統長子。)張、吳、何、王、石本有「無傳」字。

  文學,侍中楊序,元豐以來各本皆作序。惟劉、李本作厚。《函海》注云:「惠校改序。下二行同。」字仲桓。謚曰文父。(博弟。)

  高士,寇懽,字文儀。(綿竹人,序弟子也。)張、吳、何、王、石本有「見《序傳》」三字。

  高士,吳、何、王、石本無此二字。昭約,字節宰。(雒人也。各本皆有此也字。序弟子。二人見《序傳》。)各本文同。

  術藝,使持節、交州牧楊宣,字君緯。(什邡人。)

  學士,嚴象。(廣漢人,宣弟子也。)張、吳、何、王、石本有「附《宣傳》」三字。下目同。

  大儒,趙翹。(廣漢人,宣弟子也。)

  □□,據《後漢書》當是「清節」二字。烏丸校尉郭堅,元豐本堅字不明。劉、李作登。他各本並作堅。《函海》注云:「劉、李本作登。惠校(謂惠棟)改堅。」字闕元豐與廖本有此二大字。他本無。(雒人也。)元豐本無此注。他各本有。張、吳、何、王、石本無也字。別有「無傳」二字。浙本原亦有,剜去跡存。

  善績,司隸校尉郭賀,字喬卿。(堅孫。)《函海》注云:「劉、李本亦作堅。」明上目登字訛。元豐、錢、劉、李、廖本此目次「郭堅。」張、吳、何、《函》、王、石本間有鐔、蔡二條。

  □□,光祿大夫、侍中、衛尉鐔顯,字子誦。(郪人。)元豐與錢、劉、李本無此與下蔡弓二目。張、吳、何、《函》、王、石本有,在二郭目間。顧廣圻校云:「當有,當移。」

  □□,廬江太守蔡弓,字子騫。(雒人。)同上注。

  〔善績,〕元豐、錢、張、劉、吳、何、李、《函》、王、浙、石各本此目次「善績郭賀」目下。當承上品題字。永昌太守鄭純,字長伯。(郪人也。)

  文學,高士王祐,元豐本作佑,他各本作祐。字平仲。(郪人也。弟灌,字當作濩。《先賢讚注》作獲。有文才,「而」元豐、錢、劉、李、《函》、廖本有,張、吳、何、王、浙、石本無。不悉行事也。)張、劉、吳、何、李、王、石本無兩也字。

  文才,樂安相李尤,字伯仁。(雒人也。)

  □□,當承上有文才字。尚書郎李充。(尤孫也。)

  文才,東觀郎李勝,字茂通。(雒人也。見《尤傳》。)《函海》注云:「原本無見字。劉、吳、何、李本無也字,有見字。」今按:張、王、浙、石本亦同。

  公亮,將作大匠翟酺,字張、吳、何、王、石本無字字。子超。(雒人。)

  明廉,侍御史,洛陽令王渙,字稚子。(郪人。)元豐與錢本無此與下王堂目。張、吳、何、李、《函》、王、浙、石本有,在段翳目下。

  □□,司隸校尉王堂,字敬伯。(郪人。)註同上。顧廣圻校云:「當有,當移。」此依廖本次序。

  聘士,王稚,字叔起。謚曰憲文。元豐與張、吳、何、王、石作父。(「雒人」,舊各本無。惟廖本有。當衍。堂少子。)

  堂長子博。(失官位。)元豐、錢、張、劉、李、《函》、廖本同此文。吳、何、王、浙、石本則但題「王博」二字,小注:「堂長子,失官位,無傳。」又張本「失官位」注下亦有「無傳」二字。

  博子遵。(亦失官位。)同上註,皆無品題、官位與字、貫。實當併入上目注語。舊列為目。緣元豐、錢、張、劉、李、《函》、廖皆如此作目,亦惟遵之。全郡目次久亂,未易釐正。

  善績,蜀郡太守王商,字文表。(遵子也。)

  亢烈,辟元豐本作高。他各本作辟。士段恭,元豐本作公。他各本作恭。字節英。(新都人也。)錢本此目在段翳下,張江上。劉、李、《函》本在馮顥下,張江上。張、吳、何、王、浙、石本在王堂下馬顥上。此依元豐與廖本。

  隱士,夫子段翳,字元章。(新都人也。)錢本此目在王商下,段恭上。劉、李、《函》本在王商下,王渙上。各《漢魏叢書》本同。此依元豐、張、吳、廖本。

  隱士,馮信,字季誠。(郪人。)元豐與錢寫本無此目。劉、張、吳、李、《函》本此目在王遵後,王商前。各《漢魏叢書》本同。此依廖本。

  □□,越嶲太守馮元豐本無此目,他各本有,並作馬。廖本改作馮。顥,字叔宰。(郪人。)上二人,各本同無也字。此目劉、李、《函》本在王堂下,段恭上。張、吳、何、王、浙、石本在段恭下,張江上。此依廖本。

  「武威太守、南陽折侯張江。雒人。」此目當刪,說在注釋。

  □□,鬱林太守折國。(江四世孫,因封國改姓折。)

  高士,折象,張、吳與各《漢魏叢書》本作像。字國式。(國「之」子也。)元豐與錢、劉、李、《函》、廖本有「之、也」字。張、吳與各《漢魏叢書》本無。

  □□,疑有「安貧」二字。治中祭酒朱倉,字雲卿。(什邡張、吳及《漢魏叢書》本作郁。人。)各本無也字。下二目同。

  政事,元豐、劉、李、《函》、廖本作。他各本作牂。柯元豐、錢、劉、《函》、廖本作柯。他各本作。太守劉寵,字世信。(綿竹人。)

  孝子,江陽,符長姜詩,字士遊。(雒人。)

  陰德,郿令王忳,字少林。元豐本作休。(新都人也。)

  □□,交州「牧」〔刺史〕《先賢志‧羊期讚注》作「交州刺史」。羊元豐本作陽。甚。(郪人也。)張、吳及《漢魏叢書》本更有「無傳」二字。

  推讓,野王令羊期,字仲魚。(甚子。)

  文學,侍中董元豐本作童。扶,字茂安。(綿竹人。楊厚各本此字作厚。不同前作序。下目同。弟子也。)

  文學,聘士任安,字定祖。(綿竹人。亦厚弟子。)

  高讓,義士杜真,字孟宗。(綿竹人。)

  精誠,五官諒輔,字漢儒。(新都人。)

  義士,楊寬,字叔仲。(新都人。)父斌,兄混,皆有證明君事,(失其官位。)此上連六人,各本無也字。

  義士,張鉗,字子安。(廣漢人也。)

  烈士,賈栩,字元集。(什邡人也。)

  節士,甯叔,字茂泰。(廣漢人也。)

  忠義,綿竹主簿韓揆,字伯彥。(綿竹人。)元豐與錢、張、吳、何、王、浙、石本皆無此三字。劉、李、《函》、廖本有。

  壯童,左喬雲。(綿竹人。)元豐與錢本此下連下五人,各間二空格。張本同,只空一格。共佔二行。此與汝敦目一行。餘三人一行。劉、李、《函》本此與下目汝敦各佔一行。餘三人一行,各間一格。他各本與廖本同各佔一行。

  孝廉汝敦元豐本作郭。(新都人。)

  周幹。(廣漢人。)張、吳、何、王、浙、石本更有「無傳」字。此下三人,當依元豐、錢、張、劉、李、《函》本為一行。但空格。茲依廖本不改。

  彭勰。(廣漢人。)同上有「無傳」二字。

  古朴。(「廣漢」〔德陽〕依《蜀志》文改。說詳注釋。人。右三人,儒學文才,見《蜀志》〔及《王商傳》〕。)張、吳、何、《函》、王、石本有「及《王商傳》」四字。他本無。《函海》注云:「劉、李本無右三人。」

  方術,太醫丞郭玉,字通直。(新都人。)元豐與錢、張、劉、吳、何、李、《函》、王、浙、石本無此三字。顧廣圻校云「新都人」。廖本有。

  右五《函海》作三。十二人馳名依前後例,「馳名」二字當作「在」字。漢世。

  □□,各本失品題。疑原敘秦宓下承文才字。經鈔移,遂失之。別駕從事李朝,字永元豐本作季。南。(郪人也。)此上,當有李邈一目。

  □□,丞相西曹掾李邵,字偉南。(朝弟也。)永偉二字與《先賢‧廣漢士女讚注》文同,與《三國志‧季漢輔臣》互異。已前注辨。廖本於《先賢讚注》無所辨訂。於此目乃有注文辨之。以為「此及《廣漢士女贊》注解皆互誤永偉二字」。其說無取。(參卷十注)

  文才,大司農秦宓,字子敕。(綿竹人。)

  □□,原脫品題。益州太守王士,字義強。(郪人也。〔祐〕依楊樹達說移。子「祐」。)元豐本作「王佑從弟也」。錢、張、吳、何、李、《函》、王、浙、石各本同,佑作祐。張、吳、何、王、浙、石本無也字。惟廖本作「子祐」。顧廣圻校稿云:「當作商從弟也,子祐。」廖本依改也。楊樹達《積微居金石小學論叢‧後漢王堂世系考》判祐為士之父,堂之孫。其說云:「《祐傳》不言祐為堂之後。然《目錄》王士下云:子祐。按《目錄》例,皆言某子某弟,無言子某,弟某者。且《目錄》別祐於漢世。而士、甫則在劉氏及二牧時,尤可證子祐為祐子之誤倒。士既為商之弟(《李王四子讚》:「文表諸弟也。」足證)。則祐為堂之孫明矣。」今按:楊說可據。蓋原鈔祐下脫「子,文表」三字。接「從弟也」為句。顧校作「子祐」二字。廖本依改,非。〔文表從弟也。〕依下目補文表二字。「從弟也」三字係元豐以來各本舊文,廖本刪之。

  □□,別駕從事王甫,字國山。(士從弟也。)舊各本并作「文表弟也」。顧廣圻校云:「當作士從弟也,(見)《輔臣贊注》。」廖本依改。今按《輔臣贊注》「義彊名士,廣漢郪人,國山從兄也。」是顧校所據。又《輔臣贊》,「國山休風」注:「國山名甫,廣漢郪人也。……為綿竹令,還為荊州議曹從事。隨先主征吳,軍敗於秭歸,遇害。子祐,有父風。官至尚書右選郎。」顧廣圻校上目「子祐」二字,若即據此,亦誤。此明言王甫子,非士子也。雖然,甫、士從兄弟,則皆當為祐子侄,孫名不當襲祖。疑子祐字當作祜或佑。

  優遊,特進、太常、關內侯鐔承,字公文。(郪人。)

  才俊,元豐、劉、李、廖本作俊,他各本作雋。江陽太守彭羕,字永年。(廣漢人。)

  忠謀,元豐本作烈。從事鄭度。(綿竹人也。見「劉璋」《〔法正〕傳》。)

  忠烈,從事王累。(新都人也。見《劉璋傳》。)

  〔鯁直,丞相參軍、安漢將軍李邈,字漢南。(郪人。)〕依《先賢讚》補。

  右九人在劉氏世及二牧時。顧廣圻校稿云:「按,讚第四十六李邈《目錄》脫。」原校王累目有刪除號,又復存之。蓋擬改未改也。

  「聘士」二字當衍。任安已另有目。任安母姚。(綿竹人也。)

  姜詩妻龐行。(雒人也。)

  姜嬪,字義舊。(綿竹人也。狄道長姜穆女張本訛作文。吳、何、王、石本從之俱訛。司馬雅妻。)

  廖伯妻陰紀配。(廣漢人也。)

  便敬妻王和。(新都人也。)

  李珥,元豐本作玵。字進娥。(郪人,李氏女,馮季宰妻也。)

  王輔妻彭非。(廣漢人也。)

  李平,字正流。(廣漢李元女,楊文妻。)

  袁張本誤作表,吳、何、王、浙、石本沿誤。稚妻相烏。(德陽人也。)

  王上妻袁福。(德陽人也。)錢、劉、李本無此目。張本在相烏目行,間三格。元豐、吳、何、《函》、王、浙、廖本單行。

  汝李本作洪。敦妻。(失吳、《函》二本作夫。姓,不知何縣人也。)元豐、錢、張、劉、吳、何、《函》、王、浙、石本並作「不知何郡縣人也」。張、吳、何、王、浙、石本無也字。廖本無郡字。

  右十一人列女劉、李、廖本作列女。他各本並作烈女。

  右廣漢郡凡士女七十二人。(六十一人士,十一人女。)各本文同。

  四

  知術,光祿大夫、關內侯王延世,字長叔。(資中人。)各本皆無也字。

  □□,揚州刺史楊莽,字翁君。(武陽人。見《何霸傳》。)各本文同。

  忠壯,復漢將軍朱遵,字孝仲。(武陽人也。)

  隱遯,合浦太守費貽,字奉君。(南安人也。)元豐本、廖本此目在任永上,他各本在任永下。

  隱知,徵士任永,字君業。(僰道人也。)

  精密,上黨太守趙松,字君「喬」〔橋。〕元豐、張、吳、何、王、廖、石本作喬。錢、劉、李、《函》本同讚注作橋。(武陽人也。)

  文學,城門校尉董鈞,字文伯。(資中人。)

  秀穎,司隸校尉楊渙,字孟文。(武陽人。見《犍為耆舊傳》。)

  □□,漢中太守楊文方。何、李、王、浙、石本誤作芳。下仍作方。(渙子。《函海》本作「渙字仲穎」四字。文方子張、吳、何、王、石本脫子字。穎伯,冀州刺史。仲穎,二千石;失其行事。)張、吳、何、王、盧、石本更有「無傳」字。

  政事,司隸校尉楊準,字伯邳。(文方兄子,太守、太尉李固舉之。)

  清秀,大司空張皓,字叔錢、《函》本作升。明。(武陽人也。)

  正直,光祿大夫、廣陵太守張綱,字文紀。(皓子也。)

  □□,郎中張植。(綱子也。)元豐與錢本綱作岡。下空二格接張續。

  □□,尚書張續。(植弟也。)此下,元豐與錢本亦提行。

  □□,豫州「牧」〔刺史〕當作刺史,說在注釋。張方,字公始。(續弟也。)

  正直,司隸校尉趙旂,字子元豐本作文。鸞。(資中人也。)

  □□,別駕從事王元。(武陽人,刺史張喬時。見《楊統傳》。)元豐、錢、劉、李、廖本作傳。他各本作簿。又有「無傳」二字浙本剜空作傳。

  義士,公車令杜撫,字叔和。(資中人也。)

  義士,吳、何、王、石本無此二字,浙本擠補。新都令趙敦,元豐本作郭。字建侯。(武陽人也。)

  孝士,尚書郎隗相,字叔通。(僰道人也。)

  信士,舊各本無。茲依《蜀志》文補。呂孟。舊各本及《先賢志》只呂孟二字。惟《蜀志》文有貞字。(南安人。不詳其事。)

  〔孝子〕,吳順,字叔和。(僰道人也。)

  學士,韓子方。(僰道人。張貞之師。)張、吳、何、王、浙、石本刪之字。又更有「無傳」字。

  學士,謝褒。《張鉗讚注》寫作裒。(南安人。)錢、劉、張、吳、何、李、《函》、王、石本更有「見《張鉗傳》」四字。蓋李所增。元豐、廖本無。浙本原有復剜去。

  右二十四人在漢世。各本文同。

  政事,蜀郡太守、關內侯楊洪,字季休。(武陽人。)

  固吳、何、王、浙、石本作直。率,諫議大夫費詩,字公舉。(南安人。)

  忠正,車騎將軍、都亭侯張翼,字伯恭。(武陽人。綱後也。)張、吳、何、王、浙、石本無「武陽人」及也字。更有「子徵,見《壽良傳》」六字,浙本剜去六字。

  文學,五官中郎將「伍」〔五〕顧廣圻校稿云:「《蜀志》在《杜微傳》,作五。」茲改。梁,字德山。(南安人。)此上當補廣漢太守五方一目。說詳注釋。

  文才,射聲校尉楊「義」〔羲〕《函海》注云:「《三國志》作戲。」今按字當作羲,通戲。字文然。(武陽人。)

  右五人在劉氏世。(從事賈龍,元豐本作能。不悉其事,不錄。)

  「漢中太守」楊文方妻陽姬。(武陽人也。)

  相登妻周度。(僰道人也。)

  曹「敬」〔禁,〕元豐、錢、劉、李、《函》、浙本作禁。張、吳、何、王、廖、石作敬。字敬姬。(南安人,周紀妻也。)

  程貞「●」玦,元豐與廖、浙本作●。錢本作玫。《函海》作●。張、劉、吳、何、李、王、石本作玦。字瓊元豐、錢、《函》、浙本作瑗。玉。《函海》作王。(牛鞞人,資中張惟妻也。)

  尹仲讓妻韓姜。(僰道人也。)

  儀元豐本作義。成妻謝姬。(南安人也。)

  趙媛姜。何、王、石本誤作妻。(資中人,「趙」各本舊有。當衍。說在注釋。盛道妻也。)

  張貞妻黃帛。(僰道人也。)

  楊進。(武陽人,廣漢王元豐本作中。博妻。)劉、李、《函》三本此目列陽姬目之前。《函海》注云:「劉、李本在第一。」益移前刻也。

  右九人列女。張、吳、何、王、浙、石本作烈女。

  右犍為郡士女凡三十八人。(二十九人士,九人女。)

  五

  忠正,城陽中尉鄧「先」〔公。〕元豐本先字不明(黑巴),錢、劉、李、《函》本作公。張佳胤改公作先,吳、何、王、浙、石本遵之。《讚注》同。當作公,已前注。(成固人也,景帝時。)元豐與劉、李、《函》本有也字,他本無。餘同。

  □□,原失品題字。楊王孫。(成固人。)此目,元豐與張本空二格接上目。錢本空一格。他各本提行。元豐、張、吳、何、王、浙、石本無「成固人」三字注。劉、李、《函》、廖本有。今按:既有讚注,則不當附著他目。當是舊脫品題與縣貫矣。

  致遠,衛尉、博望侯張騫。(成固人。武帝時。)各本文同。

  爽朗,張本作郎。給事中張猛。(騫孫。元帝時。)

  高尚,逸民鄭子真。(褒中人。成帝時。)

  右。各本無此行。廖本獨有。「闕」小字所闕當是「五人在前漢」五字。〔五人在前漢。〕

  大儒,〔博士〕據《後漢書》補。李頡。元豐本李頡上有二空疤。(南鄭人。)張、吳、何、王、石本有「無傳」二字。

  文學,司徒李郃,字孟節。(頡子。)

  執正,太尉李固,字子堅。(郃子。)

  雅望,京兆尹李燮,字德公。(固少子。)

  □□,當有英瑋二字品題。奉車都尉李歷,字季子。(固從弟也。)元豐本無也字。張、吳諸本同。廖與劉、李、《函海》本有。

  善績,司隸校尉李法,字伯度。(南鄭人也。)

  □□,疑有「溫良」二字品題。犍為太守趙宣,字子雅。(南鄭人也。)

  德望,廣漢太守趙瑤,字元珪。(宣子。)

  溫雅,尚書趙琰,字稚珪。(瑤弟。)

  義壯,弘農太守陳綱,字仲卿。(成固何、王、石本作都。人也。)

  義烈,「從事」〔門下掾〕依《漢中志‧總序》文改。陳調,字元化。(綱孫。)

  知思,巴郡太守陳雅,字伯臺。(成固人。)

  □□,南郡太守程元豐本作陳。基,字稚業。(南鄭人也。)張、吳、何、王、石本有「無傳」二字。

  □□,原無品題。大鴻臚劉巨公。(南鄭人也。見《列劉、張、吳、何、王、浙、石本作烈。女傳》。)

  □□,廣漢屬國〔都尉〕當有此二字。張泰,字伯彊。元豐本作●。從●。錢、劉、李、《函》、廖本作彊。張、吳、何、王、浙、石本作疆。(南鄭人也。)張、吳、何、王、石本有「無傳」二字。

  政事,度遼將軍張亮則,《讚注》無亮字。字元脩。(泰從弟。)

  愷悌,綿竹令閻憲,字孟度。(成固人也。)

  隱士,樊志張,(南鄭人,錢、劉、李、《函》本此下有也字。見《征西元豐、錢、劉、李、《函》、廖本作西。張、吳、何、王、浙、石本作南。將軍段熲元豐本二字作一空疤。張、吳、何、王、浙、石本熲作穎。傳》。)

  尚志,聘士衛衡,字伯梁。(南鄭人。樊志張弟子也。)此條,張佳胤移於鄭子真目後,李頡目前。吳、何、王石本遵之。浙本改從元豐、錢、劉、李、《函》、廖本,如此。

  籌畫,計曹史程劉、李本誤祝。苞,字元道。(南鄭人也。)

  文才,葭萌長祝龜,字元靈。(南鄭人也。)

  義烈,郡主簿段崇,字禮高。(南鄭人也。)

  義烈,功曹承上文省郡字。程信,字伯義。(南鄭人也。)

  〔義烈,〕原承上省,舊各本遂脫。茲補。嚴孳。李容。陳「巴」〔巳。〕舊各本作巳,惟廖本作巴。王宗。李本作崇。姜濟。曹廉。勾矩。劉旌。原展。上九人,元豐本互空二格連書。錢、張、劉、李、《函海》本互空一格連書。吳、何、王、廖、浙本各提行頂格,茲依宋舊。又元豐與浙本原展下無字。廖本注小闕字。他各本皆注有「九人,太守鄭廣吏,見《段崇》、《程信傳》」十三字。蓋嘉泰本有,李所補也。鄭廣,張、吳、何、王、石本作鄭廑。張佳胤所正也。

  義烈,從事燕邠,字元侯。(南鄭人也。)

  義烈,主簿趙嵩,字伯高。(南鄭人也。)

  右三十八張、吳、何、王、浙、石本作九。又人下有在字。人後漢。實只三十四目,三十四人。

  □□,陳術,字申伯。(歷「二」〔三〕劉、李本作三,是。郡太守,見《蜀書》。撰《益部耆舊傳》者。)

  右一人,張、吳、何、王、浙、石本此下有在字。劉氏之世。張、吳、何、王、浙、石本無之字。

  李穆姜。(安眾令程祗妻,李法姊各舊本皆作姑,廖本依《讚注》改作姊。依《後漢書》,當作姊。也。子基。)

  劉泰瑛。(巨公女,楊矩妻。)矩字,元豐、錢、劉、張、李、《函》本作拒。吳、何、王、浙、石本作相。廖本依《讚注》改作矩。

  杜泰姬。(南鄭人。犍為太守趙宣妻。)

  楊禮元豐本作。珪。(成固楊元珍女,陳省妻。)

  李文姬。(太尉固女,趙瑛元豐本作英。妻。)

  陳順謙。(鄧令曹寧妻,陳伯臺從女也。兄子陳規著書稱之。)

  陳惠謙。順謙妹,度遼將吳、何、王、浙、石本誤作府。軍張亮則夫人。

  張禮元豐本作。脩。南鄭人,趙嵩妻。

  韓樹南。(南鄭人,趙子賤妻也。)

  右九人,列劉、李、廖本作列。他各本作烈。女。

  右漢中郡士女凡五十人,元豐、錢、張、劉、李、《函》、廖本作五十人。吳、何、王、浙、石本作四十九人。(四十一人士,吳、何、王、浙、石本作「四十人士」。九人女。)

  六

  忠義,鎮遠將軍、義侯《讚注》及《後漢書‧西南夷傳》並作「成義侯」。文齊,字子奇。(梓潼人「也」。平帝用為益州太守,遂不服王莽,公孫述。光武嘉之。)

  □□,元脫品題。北海太守文忳。(齊子也。)元豐本無此二字,別於空六格後有「梓潼人也」四字。他各本只此「齊子」二字。蓋李所改也。

  節士,李業,字巨遊。(梓潼人也。)

  □□,當承上作節士,說在8章注。遂舊各本俱作遂。志古堂本誤作道。久令李翬。(業子。)

  〔政事,〕舊脫品題字,當有。益州太守景毅,字文堅。(梓潼人也。)

  「政事」有道,舊刻各本品題此四字,其政事二字與讚傳不應。當是自上目誤墜。〔諸生〕依讚文補。景鸞,元豐本作鑾。字漢伯。(梓潼人也。)

  文學,孝廉楊充,字盛國。(梓潼人「也」。)

  壯烈,濟陰相寇祺,字宰朝。(梓潼人也。)

  壯烈,童人李餘。(涪人也。)

  義士,功曹張壽,字伯僖。錢、何、王、石本作禧。(涪人也。)

  義士,王晏,字叔博。(涪人也。)

  方士,李助,字翁君,(涪人也。)

  右十二人,吳、何、王、石本此下有在字。浙本剜空一格。漢世。

  尚玄,諫議大夫杜微,字國輔。(涪人也。)

  (文學),元豐、錢、劉、李、《函》、廖本無品題字。張、吳、何、王、浙、石本有「文學」二字。李仁,字德賢。(涪人也。)

  □□,舊各本脫品題,當是承上文學字。太子僕射元豐本太子下黑巴一字。錢、劉、李、《函》本作一僕字。張、吳、何、王、浙、石本作「中庶子」三字。廖本作「僕射」二字。李譔,錢、《函》本作巽。字欽仲。(仁子。)

  □□,當仍是上承「文學」二字。太子家令尹默,字思潛。(涪人也。)

  □□,丞相參軍文恭,字仲寶。錢、《函》二本作賢。他各本皆作寶。(梓潼人也。)

  果銳,前監軍、元豐本此下無大字,但有空位。他各本無大字,亦不空。廖本填大字。大將軍司馬李福,字孫德。(涪人也。見《諸葛何、王、石本有亮字。故事》、《蜀書》。)

  右六人,吳、何、王、石本有在字,浙本剜去作空格。劉氏世。

  文極,字季姜。(梓潼人。將作大匠王堂夫人也。)錢、劉、李、《函》、廖本有也字。元豐及其他各本無。

  巴郡虞顯妻杜慈。(涪杜季女也。)元豐、錢、劉、李、《函》廖本有也字。

  郭孟妻楊敬。(涪楊〔文〕女也。)元豐本無文字,有也字楊女也三字連。廖本同。錢本存空位。劉、李、《函》本有文、也字。張、吳諸本同元豐本。

  右列元豐、錢、張、吳、何、王、浙、石本作烈。劉、李、廖本作列。女三人。

  右梓潼郡士女此下何、王、浙、石本有凡字。二十一人。(十八人士,三人女。)各本數同。

  七

  脩慎,少府、太常、關內侯王謀,字元泰。元豐與張、吳、何、王、浙石本作元漢。錢、劉、李、《函》、廖本作元泰。蓋李依《三國志》改。此為張本僅依元豐本一證。(漢嘉人也。)

  □□,原脫品題。雲南太守張休。廖本此下有小「闕」字。闕字與縣貫也。

  右二當作三。人,漢嘉人士。「在劉氏世。」下各目皆止於士字。則此四字當衍。或移注張休下。

  文學,荊錢寫作制。州刺史尹珍,字道真。(毋斂人也。)《函海》本有注云:「荊原作制。劉、吳、何、李本作荊。」今按,舊惟錢寫本作制,筆誤也。元豐以來刻本皆作荊。此為《函海》所據本係錄錢本之證。

  □□,巴郡太守傅寶,字紀圖。(平夷人也。)

  「忠義,冠軍將軍、寧州刺史謝恕,字茂理。」(毋斂人也。)恕東晉人,不當列此。按《南中志》,當是尹貢。蓋舊鈔脫之而下云「三人」,舊校者妄移謝恕補之也。茲改正。

  〔名德,彭城相尹貢,字〕□□。〔(夜郎人。)〕

  右三人,柯各本作字不同已前注。人士。在後漢。

  忠義,大將軍、朝侯祭酒錫光,字長沖。廖本此下有小闕字。謂原闕縣貫也。

  右一人,西城人士。

  忠義,雲南太守、陽遷亭侯呂凱,字季平。(不韋人也。)

  右一人,永昌人士。

  義正,安漢將軍、建寧太守李恢,字德昂。廖本此下有闕字。今按,《三國志》,恢俞元人也。茲補入。〔俞元人。〕

  □□,領軍爨習。廖本此下注小闕字,下二目同。

  □□,御史中丞孟獲。

  右三人,建寧人士。

  □□,輔漢將軍孟琰,字休明。

  右一人,朱提人士。

  先泥和女絡。(符人也。)

  右一人,列劉、李、廖本作列,他各本作烈。女,江陽人。

  大凡三州十三郡,自漢興至三國之終,士女載傳記者三百四何、王、浙、石本作五。十人。(二百九十三人士,四十七吳、何、王、浙、石本作五十二。人女。)此數與各郡標目數及小計數皆不合。別於分註訂之。廖本注云:「按人數不合。蓋傳寫多非其舊也。卷中前後各條皆仿此。」

  八

  公七人。

  大將此下,元豐、錢、張、吳、何、王、浙、石本有軍字。二十二人。

  侯二十人。

  卿佐十四人。

  侍中七人。

  尚書五人。

  司隸校尉六人。當作七人。說在注釋。

  〔京兆尹一人。〕

  州刺史十三劉本作二人。存目中有刺史及州牧十三人。然謝恕不當計入。只十二人。

  郡守四十八人。

  國師三人。

  光祿大夫四人。

  尚書郎十二人。

  中「書」郎將、御史六人。書字當衍。說在注釋。

  公車令、諫議、太中十一人。

  公府辟士八人。

  高士「一」〔十四〕人。舊訛為一人。當作十四人。說在注釋。

  聘士七人。

  徵士四劉本作十人。

  節士「四」〔八〕人。當作八人說在注釋。

  〔孝子六人。〕當補,說詳注釋。下同。

  〔博士四人。〕〔大儒二人。〕〔學士五人。〕〔方士一人。〕〔義士、烈士十一人。〕〔令長七人。〕〔治中、別駕、諸部從事十四人。〕〔郡吏十人。〕〔孝廉、茂才及縣吏等十二人。〕〔童子三人。〕

  列劉、李、廖本作列,他各本作烈。女四十七人。當作五十三人。然各舊本皆作四十七人。廖本有小注云:「按人數不合。蓋傳寫多非其舊也。卷中前後各條皆彷此。」

  九

  益梁寧三州三國「兩晉」以來人士目錄舊校云:「添立《目錄》。」

  明略,大司農、西城公何攀,字惠興。(郫人。)李本司農二字作小字,西城誤西域。

  清秀,大長秋壽良,字文淑。(成都人也。)張、劉、吳、何、李、王、浙、石本無也字。元豐、錢、《函》、廖本有。下刪也字同。

  果烈,西河元豐本誤作「梁益二州」四字。太守柳元豐本誤作劉。隱,劉、李本作純。字休然(成都人也。)

  □□,原無品題。梁益二州都督杜禎,《函海》作楨。字文然。(成都人也。)

  □□,都督度支、巴東太守柳伸,字稚原。(成都人也。)元豐及廖本作「字稚原」。他各本皆作「字雅厚」。《後賢志》同。

  德行,江陽太守何隨,字季業。(郫人。)

  令德,犍為太守杜軫,字超宗。(成都人也。)

  □□,犍為太守杜烈,字仲武。(軫弟。)

  □□,建寧太守杜良,字幼倫。(軫少弟。)元豐、錢、張、劉、吳、何、李、《函》、王、浙、石本皆無注文三字。廖本獨有。顧廣圻依《軫傳》補也。

  □□,益州刺史杜毗,字長基。(軫子。)二字注文惟廖本有。

  德行,給事中任熙,字伯遠。(成都人也。)

  □□,涪陵太守任蕃,字憲祖。(熙子。)

  義正,郫令常勗,字脩業。(江原人也。)

  □□,州都常忌,字茂通。(勗從弟也。)

  令才,太史令高玩,字伯珍。(江原人也。)

  閎元豐、錢、劉、李、《函》本作溫。張、吳、何、王、廖作閎。才,湘東太守常騫,字季慎。元豐本作季禎。他各本作季慎。(江原人也。)按《後賢志》,當作魏郡太守、材官將軍、關內侯。只題湘東太守非。

  述作,武平太守常寬,字泰恭。(騫從弟也。)

  □□,使持節、西夷校尉張岐,《後賢志》作峻。字紹茂。(成都人也。)

  □□,征西將軍、西夷校尉、益州刺史王異,字彥明。(成都人也。)

  勇略,雍州刺史、南中郎將、重安開國侯李陽,字叔文。張、吳、何、王、浙、石本作文叔。(郫人。)

  □□,征虜將軍、廣漢、梓潼太守楊謙,字令志。(成都人也。)

  右二十「二」〔一〕原只二十一人。人,蜀郡人,在元豐本無他各本有。晉世。

  強濟,少府、成都威侯李毅,字允剛。張、吳、何、王、石本作綱。(郪人。)

  □□,西夷校尉李釗,字世康。(毅子。)

  仁讓,漢嘉太守司馬勝之,字興先。(綿竹人。)

  德義,梓潼太守王化,字伯遠。(郪人,文表孫。)

  □□,巴東太守王振,字仲遠。(化弟也。)

  □□,作唐令王岱,字季遠。(振弟也。)

  述作,蜀郡太守王崇,字幼遠。(岱弟也。)

  素隱,中書郎王長文,元豐本文字作空格。字德。(郪人也。)

  □□,建寧太守段舊各本作耿。廖本依《後賢志》作段。容,字宗仲。(廣漢人也。)

  右九人,廣漢人,在晉世。

  □□,原脫品題。漢元豐本作廣。中太守李宓,元豐本宓字作空格。字令伯。(武陽人「也」。)元豐本無武陽二字,作一空位。

  □□,汶山元豐本山字作密。太守李賜,字宗碩。(宓元豐本作密。證上目空疤亦作密。汶下密字為誤移填字。子也。)

  □□,太傅參軍李興,字雋碩。錢寫本作雋頭。他各本作雋碩。(賜弟也。)張、劉、吳、何、李、王、石本作賜子。誤。

  □□,廣漢太守張「徵」,〔微,〕當作微,已前注。字建興。(翼子也。)

  □□,譙國內史費緝,字文平。(南安人。二子見《壽良傳》。)

  執義,衡陽太守《後賢志》作「內史」。楊邠,字岐之。(武陽人。)

  清正,李本作清義。尚書費立,字建熙。(南安人。)

  右七人,犍為人士,在晉世。各本文同。

  □□,原脫品題。衛尉文立,字廣休。(臨江人也。)

  □□,武陵舊各本誤作武陽。廖本改。太守楊「崇」〔宗。〕舊各本作楊守。廖本作崇。按《巴志》當作宗。(臨江人也。)

  □□,廖本外各本作牂。柯張、吳、何、諸本作。太守毛楚。(枳人。)

  右三人,巴郡人元豐本無此人字。李本人下有士字。在晉世。

  述作,太子中庶子陳壽,字承祚。(安漢人。)

  □□,驃騎府掾陳蒞,張、吳、何、王、浙、石本作蒞。下同。字叔度。(壽兄子。)

  □□,上廉令陳符,字長信。元豐本作「長性」。錢、張、劉、吳、何、李、《函》、王、浙、石本作「長住」。廖本作信。(壽兄子。)按《後賢志‧陳壽讚傳》文,符為蒞兄,當敘列蒞前。

  □□,建寧太守陳階,字達之。錢、劉、李、《函》本作芝。(蒞〔從〕依《陳壽讚傳》補。弟。)

  正直,漢中太守閻纘,字續伯。吳、何、王、石本作「閻績伯」。脫、誤。(安漢人。)吳、何、王、石本作「安人」二字。浙本原同吳何本。擠補作「閻纘」字,又脫「伯」、「漢」二字。

  卓略,長水校尉、荊州刺史張奕,元豐本作弁。字希祖。(南充國人。)

  令德,錫令譙同,字彥紹。(周子。見《周傳》。)舊各本此目在譙登目下。廖本移在前。是。

  義烈,揚烈將軍、梓潼內史譙登,字順明。(周孫。)

  右八人,巴西人士,在晉世。

  清重,長水校尉呂元豐本作李。淑,字偉德。廖本此下有小字闕,闕縣貫也,下同。

  右一人,漢中人。

  □□,廣漢太守李驤,字叔元豐本作淑。龍。(福子。)

  右一人,梓潼人。

  忠義,江陽太守侯馥,字世明。廖本注有小闕字,闕縣貫也。上各目亦多有闕縣貫者,舊本皆無闕字。此處舊各本亦無闕字。廖本衍。

  右一人,江陽人。

  三州後賢五十一人。并前賢,三百九十一人。元豐本五十下無一字。然前賢依上文為三百四十人。合之不得為三百九十一人。當仍作後賢五十一人。

  十

  譔曰:元豐與《函海》本作「讚曰」。凡此人士,或見《漢書》,或載《耆舊》,或見《郡紀》,或在《三國書》,並取〔其〕錢、張、劉、吳、何、李、《函》、王、浙、石本有其字,元豐、廖本無。秀異,表之斯篇。其洪元豐、張、吳、何、《函》、王、廖、浙、石本作洪。錢、劉、李本作弘。伐弘元豐本作弘,《函》、廖本作宏。錢寫本作洪。張、劉、吳、何、王、浙、石本並作張。當作張。顯者,張、吳、何、王、浙、石本無者字。並錢、劉、李本作生。附載者,齊之;其但見名字,錢、劉、張、吳、何、《函》、王、石本作目。元豐、廖、浙本作字。而不詳其行故,或以已字同。有傳,錢、劉、張、吳、何、李、《函》、王、浙、石本皆作「或有以傳」。廖本改正。無珍善,闕元豐本善闕二字倒。之;以副直浙本誤作真。文,為實元豐本作寶。錄矣。
 位置:中国古籍大全 -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 返回上页  
 
 
网站首页 | 关于登陆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十环网 www.10huan.com   guji.10huan.com 古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