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 | 招标 | 采购 | 新闻 | 价格 | 产品 | 名录 | 黄页 | 知识 | 标准 | 报告 | 知识 | 古籍 | 图库 | 视频 | 排行榜 | 展会 | 资料 | 工具 | 十环 | 绿色建材 | 投稿

知识 标准 价格 招标 资讯 社区 图库 黄页 供求 产品 古籍 报告 词汇 证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史记库

史库·政书 《 通典 》

时间:2007-03-07  来源:十环网  作者:杜佑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具体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进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典》的作者是杜佑。《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通典》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杜佑,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享年七十八岁。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佑开始编写《通典》,过了三十五年,至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全书方完成。《通典》创立了史书编辑的新文体,开创了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目录:
·目錄 ·食貨典 第 一
·食貨典 第二 ·食貨典 第三
·食貨典 第四 ·食貨典 第五
·食貨典 第六 ·食貨典 第七
·食貨典 第八 ·食貨典 第九
·食貨典 第十 ·食貨典 第 十 一
·食貨典 第 十 二 ·選舉典 第 十 三
·選舉典 第 十 四 ·選舉典 第 十 五
·選舉典 第 十 六 ·選舉典 第 十 七
·選舉典 第 十 八 ·職官典 第 十 九
·職官典 第 二 十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一
·職官典 第 二 十 二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三
·職官典 第 二 十 四 ·職官典 第 二 十 五
·職官典 第 二 十 六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七
·職官典 第 二 十 八 ·職官典 第 二 十 九
·職官典 第 三 十 ·職官典 第 三 十 一
·職官典 第 三 十 二 ·職官典 第 三 十 三
·職官典 第 三 十 四 ·職官典 第 三 十 五
·職官典 第 三 十 六 ·職官典 第 三 十 七
·職官典 第 三 十 八 ·職官典 第 三 十 九
·職官典 第 四 十 ·禮典 第 四 十 一
·禮典 第 四 十 二 ·禮典 第 四 十 三
·禮典 第 四 十 四 ·禮典 第 四 十 五
·禮典 第 四 十 六 ·禮典 第 四 十 七
·禮典 第 四 十 八 ·禮典 第 四 十 九
·禮典 第 五 十 ·禮典 第 五 十 一
·禮典 第 五 十 二 ·禮典 第 五 十 三
·禮典 第 五 十 四 ·禮典 第 五 十 五
·禮典 第 五 十 六 ·禮典 第 五 十 七
·禮典 第 五 十 八 ·禮典 第 五 十 九
·禮典 第 六 十 ·禮典 第 六 十 一
·禮典 第 六 十 二 ·禮典 第 六 十 三
·禮典 第 六 十 四 ·禮典 第 六 十 五
·禮典 第 六 十 六 ·禮典 第 六 十 七
·禮典 第 六 十 八 ·禮典 第 六 十 九
·禮典 第 七 十 ·禮典 第 七 十 一
·禮典 第 七 十 二 ·禮典 第 七 十 三
·禮典 第 七 十 四 ·禮典 第 七 十 五
·禮典 第 七 十 六 ·禮典 第 七 十 七
·禮典 第 七 十 八 ·禮典 第 七 十 九
·禮典 第 八 十 ·禮典 第 八 十 一
·禮典 第 八 十 二 ·禮典 第 八 十 三
·禮典 第 八 十 四 ·禮典 第 八 十 五
·禮典 第 八 十 六 ·禮典 第 八 十 七
·禮典 第 八 十 八 ·禮典 第 八 十 九
·禮典 第 九 十 ·禮典 第 九 十 一
·禮典 第 九 十 二 ·禮典 第 九 十 三
·禮典 第 九 十 四 ·禮典 第 九 十 五
·禮典 第 九 十 六 ·禮典 第 九 十 七
·禮典 第 九 十 八 ·禮典 第 九 十 九
·禮典 第 一 百 ·禮典 第 一 百 一
·禮典 第 一 百 二 ·禮典 第 一 百 三
·禮典 第 一 百 四 ·禮典 第 一 百 五
·禮典 第 一 百 六 ·禮典 第 一 百 七
·禮典 第 一 百 八 ·禮典 第 一 百 九
·禮典 第 一 百 十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一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二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三
·禮典 第 一 百 十 四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五
·禮典 第 一 百 十 六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七
·禮典 第 一 百 十 八 ·禮典 第 一 百 十 九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一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二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三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四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五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六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七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八 ·禮典 第 一 百 二 十 九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一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二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三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四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五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六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七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八 ·禮典 第 一 百 三 十 九
·禮典 第 一 百 四 十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一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二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三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四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五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六 ·樂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七
·兵典 第 一 百 四 十 八 ·兵典 第 一 百 四 十 九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二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三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五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六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七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八 ·兵典 第 一 百 五 十 九
·兵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兵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一
·兵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二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三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四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五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六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七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八 ·刑法典 第 一 百 六 十 九
·刑法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一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二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三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四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五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六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七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八 ·州郡典 第 一 百 七 十 九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一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二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三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四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五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六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七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八 ·邊防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九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一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二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三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四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五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六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七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八 ·邊防典 第 一 百 九 十 九
·邊防典 第 二 百 ·附錄 附 錄 一
·附錄 附 錄 二 ·附錄 附 錄 三
·附錄 附 錄 四 ·附錄 附 錄 五
,


上一篇:史库·别史、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下一篇:史库·目录 《 名家推荐的国学书目 》


十环网 www.10huan.com

网站首页 2009年数据 | 关于登陆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